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“大思政课”、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革命精神。7月13日,西安邮电大学《我要去延安》研学实践团队16名师生启程前往延安,开展为期6天的“新时代青年延安行”革命文物融入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活动。
7月13日上午8时,实践团队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出发,首站抵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师生们认真参观了这座被誉为“红色桥梁”的革命旧址,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,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经此奔赴延安的历史画卷。
参观结束后,师生们共同观看了情景剧。该剧以跨越80多年的时空对话形式,展现了奔赴延安的留洋青年和新时代大学生在22岁这个相同年纪面临的不同时代抉择。剧中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。
“是什么让80多年前的爱国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?”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王路平老师在随后的思政课《爱国青年赴延安的原因与启示》中给出了答案,通过详实的史料,王老师深入剖析了那个年代青年的理想信念,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深刻启示。
上午10时,实践团队转赴西安事变纪念馆。在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下,师生们认真参观了《历史的转折——西安事变史实展》。展馆内珍藏的文物和历史文献,以及张学良将军公馆旧址复原陈列,让那段扭转时局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可感。透过文物与故事,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,重回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,大家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。参观结束后,师生们纷纷表示,要以实际行动致敬英雄,传承不朽的爱国精神。
下午14时,实践团队抵达泾阳县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,这里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创办的青年干部学校,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,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,深刻体会到当年进步青年接受革命教育、投身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怀。
在后续行程中,实践团队将以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北上延安为历史背景,以当时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——延安线路为参考,继续前往照金、洛川、甘泉、延安等地开展研学活动,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文物、聆听红色故事等方式,在行走中感悟红色文化,在实践中传承革命精神。